2023年第三期《小细针解决大问题》--肺结节射频消融技术
更新时间:2023-11-17     来源:北京肿瘤学会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体检的普及以及国民对肿瘤防治意识和自身保健意识的重视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肺癌也能在较早期的时候就被检查出来。对于患者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是对病情的把控和治疗更有利的,我们都知道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那些高龄、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或是因害怕不能接受手术却又想治疗肺结节的患者,有没有创伤面更小,风险性更低的方式呢?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肺结节射频消融手术。

   一、那什么是射频消融呢?射频消融(RFA)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在肺部肿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CT 、彩超、核磁等的引导下,将一种很细小的高频电极针准确刺入肿瘤部位,射频消融仪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多极针传导到肿瘤组织中,使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从而达到使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可能被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的目的,坏死组织在原位被机化或吸收。

   这是一种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微创手术方式。

   二、肺结节射频消融术又有什么优势呢?大家听说射频消融这类术式应该是在心脏方面的手术更多一些。而今涉足肺手术的领域的射频消融依旧展现了它足够的优势。

   据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肺癌和肺转移瘤均可达到完全消融的效果。做到了手术不用动刀,一根小针灭肿瘤。

   定位精确:术前CT影像的评估可以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术中在三维可视化设备的协助下,病变部位无所遁形,电极针能顺利的经过皮肤穿刺找到肿瘤。

   消灭彻底:射频电极穿刺入肿瘤组织中,在375 kHz-500 kHz的高频交变电流作用下,肿瘤组织内的离子相互磨擦、碰撞而产生热生物学效应,局部温度可达60 ℃-120 ℃。这样癌细胞的蛋白质就会发生变性、凝固,从而产生不可逆转的坏死。这就达到了“烧死”癌细胞的目的。而且随着各型号消融针的研发,较大、较深的结节也可以达到完全消融。

   过程安全:虽然射频消融针在工作时达到的温度很高,但是针杆采用的冷循环技术确保针杆温度并不会导致患者皮肤的烫伤。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同时,射频消融技术可以做到手术用时更短。这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风险。

   术后恢复快:射频消融术后只会留下一个或几个针尖大小的针眼,这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可以尽早的活动,患者越早活动,越是对自己有信心,越是对全身调养能起到一个正向促进的作用,从而达到越早恢复的目的。射频消融技术能做到在完全杀灭肿瘤的同时又基本保留肺功能,这更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多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⑥适应面更广泛:射频消融技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要求比较低,就算是心肺脑功能较差的高龄病人,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很适合接受这项治疗的。

   总之,肿瘤的防治要趁早。“早发现,早治疗”。在肿瘤体积较小时人体的免疫机制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此时是射频消融术应用的最好时机。希望这项创伤小、安全性高、愈后佳的手术方式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朋友。

作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祁译民 

1700117006(1).png

上一篇:2023年第四期|新书推荐《健康中国“我”行动 癌症防治科普丛书:肺癌》
下一篇:2023年第二期《肺癌筛查 你查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