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肿瘤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3-02-06     来源:北京肿瘤学会

一、基本情况:

本专业委员于2018年正式成立首届专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科。有兼职工作人员2人:邢学忠,王海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本专业委员会严格执行分支机构管理相关制度。

本专业委员会包括:主任委员1人:隆云。副主任委员6人:王东浩,王宏志,陈炜,钱远宇,赵鹤龄,邢学忠(兼任秘书长)。其他常务委员7人:申丽旻,王志强,周翔,段美丽,朱凤雪,段军,郭玉红。因故退出专委会2名委员,均为解放军总医院医师,包括牟劲松,李大伟。2020年增补10名委员。现有委员59人。

2022年邢学忠当选为北京肿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二、开展学术活动情况:

本专业委员开展学术活动2项。无国外学术会议。

1675607984(1).png

2022年由北京肿瘤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联合进行的多中心研究《间羟胺治疗脓毒症休克的可行性研究》,顺利完成全部病例的入组,目前正在数据分析中。

三、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无。

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情况:

本年度无国际交流。

五、信息宣传情况: 

无。

六、开展社会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情况:

2022年疫情期间,北京肿瘤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专委会多名委员重症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奔赴抗疫一线,参加京津冀的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

七、财务管理情况:

未收取会费,财务由总会统一管理。

八、2023年工作计划

 1. 继续贯彻健康中国的理念,在北京肿瘤学会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专委会工作。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的理念,在北京肿瘤学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总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扎实做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成立专委会党小组,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2.  发挥专委会学科优势,助力肿瘤学发展

专委会以现阶段肿瘤MDT模式为抓手,尤其是在以肿瘤免疫治疗为特色的肿瘤救治体系中,发挥肿瘤重症医学特色优势,同肿瘤专科医师协同配合,为肿瘤重症患者治疗决策提供参考,确保患者在肿瘤围治疗期平稳安全,肿瘤重症医学同肿瘤学共同提升进步。

3. 继续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扩大专委会的影响力。

2023年专委会继续积极举办各项学术活动和专题会。

1675608057(1).png

4. 继续开展临床研究,发布临床共识,提高肿瘤重症的核心能力。

2023年继续开展《不同止痛药物对机械通气患者疼痛事件干预效果的多中心研究》。拟开展《甲氧明用于合并心动过速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多中心研究》,目前正在伦理审批。

在2021年发布《肿瘤患者围术期加强监护治疗共识》的基础上,2023年拟投稿的临床诊疗共识包括:《肿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诊治的专家共识》,《肿瘤重症患者出凝血障碍诊治的专家共识》。

5. 继续开展科普活动,宣传肿瘤治疗的最新理念。

发挥重症医学专委会学科优势,从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防治、肿瘤患者危重状态识别等患者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系列科普讲座,从而达到配合肿瘤规范化治疗,提升肿瘤救治成功率,降低非瘤病死率等目标。

image.png  1675608502366713.png  

上一篇:2022年度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下一篇:北京肿瘤学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